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文章的及时修改就是增删。通过删芜去繁,使论点更为突出,论证更为有力,文字更为精练。当然,根据文章的需要,有时也布增添和补充。
作者可以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酌定。下面是几种论文修改方法:
1.及时修改:
及时修改也就是在论文写完之后,趁热打铁地抓紧时机修改。有时,在写作的过程已经意识到某个问题的欠缺、疏漏甚至错误等,只是元暇顾及。初稿刚刚完成,内容烂熟于心,不妨抓紧时间进行修改。
及时修改的具体做法一般是从头至尾,斟酌字词,调整段落, 修补缺漏,直至改不动时为止。及时修改的优点是修改时的思维与初稿写作时的思维连贯,不会出现短时接不上的感觉,所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及时修改的缺点是作者的思维难以跳出原有的固定模式,甚至作者自我感觉良好,很难使初稿水平得到提高。
2.放一放再改:
论文初稿完成后,最好将它搁置一段时间,冷处理之后再检查、修改。因为初稿完成后,作者大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内心沾沾自喜,觉得哪里都好,即便发现了一点不足,也不愿忍痛割爱;或者初稿时形成的心理定势还在束缚着自己的思维神经,作者不容易跳出来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而将初稿放一段时间之后,待自己的心理平静下来,大脑冷静下来,再用第三者的眼光客观地阅读论文,使容易发现论文中的问题。这时的修改往往会比较客观。
宋代胡仔在《菩提渔隐丛话》中说”初读时未见可羞处,姑置之。明日取读,瑕疵百出。辄复悲吟累日,反复改正,比之前时稍稍有加焉。复数日,取之读之,瑕病复出。凡如此数日,方敢示人。”这里所说的就是放一放再改的方法。
一般来说,论文写作需要完成二部曲:写作论文,钻进去;阅读论文,跳出来:修改论文,吹毛求疵。从自我欣赏到自我挑剔,再到自我否定,这中间的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个较长时间的变化,论文才会越来越真实、客观、完美。所以,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喜欢把自己的论文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据说,哥白尼将太阳中心学说的论文放了9 年才拿出去发表。当然,有些时效性较强的论文则不易久放。
3.请他人帮助修改:
修改论文主要是自己的事,不能依靠他人。但若是自己对初摘再也无法改动时,可以把稿子交给同学或老师帮助指正,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交给别人,请他人提意见,自己再动手修改。他改能克服自身的局限性。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
“凡人为人,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娇媚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元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宋朝人惠洪在《冷斋夜话》也有这样的记载:
“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姐解之,问曰:解否?岖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白居易还请老姬提意见,何况我们常人呢?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史上”一字师”的故事就是明证。作者自己难以发现的问题,或许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
论文作者若是虚心求教,认真听取不同声音,对论文质量的提高将大有神益。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不昕老师指教或同学的意见。
也不要把论文锁在自己的抽屉内,不敢拿出来给人看。这样做很难提高论文的质量。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体现着作者的理论修养、思想观点、学术品位。它是作者的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审美理想的综合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学术研究的钟情与投入,是作者对论题的深刻认识和独特发现。只有经过作者的辛勤付出,才能显示出论文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