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的新视野
什么是学生?这或许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若是继续追问什么是学生的本质?怎样从根本上把握学生?回答却并非易事。但把握学生的本质对于形成正确的学生观至关重要。能否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本质,是能否给学生以适宜的教育前提。有什么样的学生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是学生?这或许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若是继续追问什么是学生的本质?怎样从根本上把握学生?回答却并非易事。但把握学生的本质对于形成正确的学生观至关重要。能否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本质,是能否给学生以适宜的教育前提。有什么样的学生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以下两方面的情况值得注意。一是不少年轻班主任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包括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还没有达到“信”的境界,即使对教育、对教师职业、对学生的一些基本看法,也离“信”的要求相距较远。因此,使出现了怀疑教育的力量,进而怀疑“班主任”的作用,对班主任工作缺乏或失去信心的状况,便出现了
这种“信”的素养必须经过后天较长时间的努力、修养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方能获得,也就是只有度过相当的岁月年华,经历较长的人生之旅,方省可能达到“信”的境界。所以苟子讲要到50岁、60岁才“信”。不惟此.古代还把年岁与人的道德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所谓“年德”,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德行也会增加。所以,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苟子曾讲:“吾(60岁)艾(50岁)而信,可以为师。”这个“信”当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基本内含一是指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讲信用,言行一致。这是做人必备的品质。二是指信念,即人应有对社会、对人生、对事业的理想、主张,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而不随风摇摆。三是指威
首先,班主任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教育不能脱离时代、社会的特点、要求来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班主任工作,必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按党和政府的要求培养社会
不是简单地继承前人的经验或模仿他人的做法,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锐意改革,勤于科研,敢于向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挑战。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般要钉正确的目标导引,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购规范、原则、程序方能取得
教育伦理学是研究教师职业劳动中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科学。学习它,能够帮助教师认识教师道德的特点和规律,指导教师的行为选择和品德锻炼。学习教育伦理学还能够为教师的道德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信念,明确教师的理想人格,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进而为投身教育事业积极
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教州涂使其掌握某一门学科或专业、具有较高深、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对其进行一种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即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职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应指出的是,对于“师范性”的这种理解在师范教育的实际中曾存在着片面性,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习问题,而对教
针对这些年师范院校实际存在着弱化“师范性”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使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真正能为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师范院校(包括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加强“师范性”。首先是要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对教师职业道德及其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调整教育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对现有教育学、心理学和
关于师范教育历来右许多争沦,其中要不要建立单独的师范教育体系问题、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关系问题等争论最为突出。1996年9月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指出:必须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帅范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师范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指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