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佛教在中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这固然与唐代的读书人对佛教的提倡、同情有关,也是统治阶层对佛教爱好,文化政策相对宽松的结果。对玄奘赴印度历尽艰辛取经的肯定与褒扬,更是助长了佛教的传播之势。但是佛教的出世与虚无,讲究生死轮回,一方面对于现世中受苦的人们是一种慰藉,另一方面也对儒家君臣父子的纲常造成一种威胁。文起八代之衰、以儒学正宗自谓的韩愈极力地反对佛教。他从理论上辟佛,斥佛为虚妄,并试图重建一套儒家的理论体系与之对抗。韩愈的努力因触怒皇帝而险些丧命,但儒与在佛斗争中吸收其精华却为宋代理学的兴起开了先河。

传统的儒学以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唐时遭遇了异域思辨精密的佛学的严峻挑战。几经交锋,北宋诸子兼收并蓄,终于走出了一条贯通儒佛道的新路子。理学的创立是儒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思辨角度看最为严谨的成果,大体经历了由周敦颐到程颁、程项兄弟,最后由朱熹和陆九渊完成的过程。

周敦颐援引佛道入儒学,创立由太极到阴阳五行再到他生男女与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并将社会伦理道德与之挂钩以构造其伦理哲学的体系。程氏兄弟提出“天理”观念,认为“天命”、“义理”、“人性”、“身心”本为一物,进而构建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在内的严密系统,为朱烹的集大成奠下基石。朱烹认为:存于事先的“理”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本体,但这“理”却也并非玄虚,“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皆是这“理”的具体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