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有一位叫做本尼迪克持的人写过一本《文化模式》的书,此后,文化模式一词便很快流传开来。在他看来,每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如同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一样,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的内部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是其他社会所没有的,也是独特的,因此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的潜意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的“文化模式”概念所表示的是一种心理趋向,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如同对文化的解释不尽相同一样,对文化模式的概念也各不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文化模式概念,但是不管有多少种观点,大体上说来可以抿括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主观的观点,即认为文化模式是心理的,意识的结构;第二类是客观的观点,即认为文化模式是实在的文化结构。

这两种观点都存有基本的缺陷:纯粹用心理因素不能说明各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文化的差异有地理的、气候的、经济的等多种因索而造成的,心理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个环节上起多大作用人们是不好判断的。这一点连本尼迪克特本人也无法自圆其说,以至于后来她自己都有所扬弃。客观的文化模式观的缺陷则是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本身的学派方法论密切联系。以历史学派为例,这一学派对文化进行研究的单位实质上是单个的文化特质。所以他们的文化模式其实不过是文化特质及其所表现出的特征。比如同是穿衣,中国人是长袍马褂、中山装,西方人是西装马甲加领带;同是吃饭,中国人以米面为主,西方人以面包奶油为主,中国人用筷用勺,西方人用刀用又。类似的不同“文化模式”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但显得很琐碎。因此,历史学派的文化模式概念可大可小,可仰可缩,并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