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理论思辨能力是从事史学研究的必备科研素质。中国古代学者治学讲究“才、胆、学、识”,这是治学的基本要素,其中“识”即为理论思辨能力,是进行正确学术思考与研究的必要逻辑规则,其本质上是科研能力的体现。

结合历史专业的学月与研究是培养思辨能力的一种途径。西汉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迈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因而他在具体的撰述上重视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从突出入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着眼,搜集和处理历史文献,观察政治得失,考察典章制度与社会风气的演变。因此《史记》成为一部内容丰富、结构恢宏的“述历黄帝以来至太韧而讫”(《史记·太史公自序》)的通史。东汉班固著《汉书》,则着意强调“汉绍尧运,以建帝业”(《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传》)。其撰述目的,是要“究一代始末”,证明经王莽之后“系唐统,接汉绪”(《后汉书·班固传》)的东汉皇朝伟业的由来。生当其时的斑固,将历史视野集中于西汉一代史串,自有其历史、政治和思想的原因。通过对他们的分析、研究及理性思索后,要使研究生认识到史学家对历史的观察,因旨趣不同,视野各异,而会产生种种歧异,他们各自的选择部有其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反映出他们鲜明、独特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