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现代化生产的必备条件,这已是被社会实践所证明的客观规律,否则社会生产就无法进行,科学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愈是广泛,对劳动力的再生产中智力素质的要求就愈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重要。基于对这一客观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和我国政府,不仅对教育的性质进行了再认识,而且对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进行了再认识,改变了长期地、普遍地轻视教育的状况。

早在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时,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振兴个华、实现四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后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能达到。在党的十二大会上,已将教育摆在实现宏伟经济目标的战略地位上,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百年大计,把教育为本”的科学论断。把教育为本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策。这就是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取决于国民的文化、政治、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