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立脚点”也好,“眼光”也好,既可以是作者的,也可以不是作者的。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其中的“我”应该是作者本人,而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其中的“我”就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其他如《狂人日记》、《孔乙己冲的“我”,那就肯定不是作者本人了。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采取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嘴巴来说,也可以委托给一个或几个“表述者”的眼睛来看、嘴巴来说。保《孔乙己》命,作者选用谁来做这个“表述者”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同样是第一人称叙述,但这个第一人称,既可以选择孔乙己本人,也可以选择作者,甚至可以选择酒店老板或某个酒客,可为什么作者偏偏选定了酒店小伙计来充当这个“表述者”呢7这就因为尽管是同一种人称,如果充当表述者的人物不同,所取的视点就不会相同,而作品的艺术效果当然更不相同了。因此视点的选择较之人称的选择巫具实质意义。在这个作品呻,从酒店小伙计的视点出发,作者既可根据小伙计涉世不深、尚未形成自己的是非观点的特点,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人们对孔乙己的共同看法,也可以通过一个小孩子愚队无知的态度、无动于衷的口吻,来衬托孔乙己的潦倒、社会的冷没。如果换一个视点人物,即使仍用第一人称,那也不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