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它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认识与处理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意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约束他人的行为向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人文教育的学科表现形态主要为:政治、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历史等。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分离到结合的漫长过程。19世纪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教育为主的教育。19世纪后,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科学教育开始上升到主导地位。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文教育的勃兴,使人们开始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正功能与负作用,从而使得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不再互相排斥而走向融合。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所施行的是以儒学为鲜明特色的人文教育,其中虽不乏自然科学常识性的内容,但所占比例极小,且地位卑微。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从人的道德属性来诠释人性,通过格物致知掌握统治之术,通过正心、诚意、修身完成道德修养。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表现出强烈的伦理教育的色彩。反映在学科内容上.“四书”、“五经”、“六艺”一直是封建官学和私学共行的课程。封建的人文教育是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和社会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相适应的,是与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