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由模仿到独立研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为标志。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严修、张吞、梁启超等42人在上海发起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该社为解决国家“最重要、最困难的生计问题”,从教育人手,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推广、改进等项工作,并出版刊物《教育与职业》,提出“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口号。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中华职教社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各个方面推动下,1922年U月1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戍学制。”学制规定,小学酌情设职业预备教育,中学视需要设职业科,大学及专门学校设专修科。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职业学校数量增加,科类增多,分布范围扩大。1926年,职业学校发展到l 659所,为解放前职业教育机构数目最高的年份。该学制主要效仿美国,奠定了我国现代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一般4年的“六、三、三、四制”的基本学制体系。这一学制的最大特点是把中学分成为初中、高中两段,既有相应中学阶段的职业学校,也有在初中阶段普通教育中兼设的职业科,高中阶段又可分为普通科、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而且可与高等的专门学校相衔接。这一学制表现了单轨制的综合性,变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使职业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与社会联系更广泛。该学制形式上力图把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合二为一,形成“单轨制”学校制度。又因为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影响下,课程设置重视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