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反面做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判断是早巳解决了的问题,但在当下教育实践中是远远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国古人即有“君子不器”说,这里的”器”就是工具,或许在这种语境中并非所有人都能称’君子”,至少“君子”属于“人”的集合之内,至少说的是想成为君子的人不能成为工具。随着时代发展,以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视角看,君子不器就接近“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内涵了。

康德说得更明确,“除了上帝之外,人是至高无上的;人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人就是目的。”强调人不应该像物一样被用作工具或手段。

确保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确保并尊重人的本性,比如:人是能思想的,不能不让人思想;人是有情感的,不能像宋明理学要求的那样“存天理,灭人欲”;人是要说话的,不能不让人自由表达。当然,有时候是人自身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做些非人做的事情,自己把自己当作工具了。所以无论主动或被动,人失去了本性就变成了一个被利用的工具。

从这一命题提出者康德的理论中不难看出,他所说的人性重要内涵之一是“理性”。认为人是唯—“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理性决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因此人是最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