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作者多认为,论文第一稿写成后最好先放置一些时候再动手修改。要这样”冷处理”的理由是:第一,经过较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撰写第一稿后,作者往往需一段精神上的松驰和转移,才能有足够充沛的精力来批判地审阅初稿和准备第二稿。第二,刚写完初稿时,头脑还没有冷静下来,思维活动上常有一套在撰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动力规式和逻辑通道,即思路上的”滞后性”。此时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不太容易跳出原来构思的圈子,变换角度来看问题。
要修改好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偏爱”、”不忍割爱”的心理,勇于对自己写出的东西?横挑鼻子竖挑眼”。一个作者从酝酿主题、拟定提纲到写出初稿,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一般说来,他对研究结果的掌握比其他人更确切,对有关文献资料比其他人更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心理,听不进旁人的意见。
因此,在修改论文时,作者要自觉地变更一下自己的立场,即要从杂志编辑、论文评阅人和读者的角度来进行挑剔性的审阅。应记住E.W.Shaw概括的科技论文十戒中的第10 条:
“Thou shalt write and rewrite without tiring,for such is the key to improvement” (汝须不厌其烦,写而再写,此乃改进之关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