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了一个高度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技能物化相老化的速度都在加快,许多原来被看作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很快过时,而代之以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劳动者(包括生产劳动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考)在知识、技能、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从知识结构来说,要求从只专一门到掌握各种丰富的科学知识,建立网状、立体的知识结构;从心理素质来说,要求具有敏感性、灵活性、机动性;从操作能力来说,要求具有创造和发明的能力、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初试验的能力、对经验与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类的能力等等。应该说,人的素质、能力与知识结构上的这种变化趋势本身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全面发展所包涵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就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还不能同现今的发达国家相比,因此对人才素质的各方面要求应该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提出。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有条件地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样一种跳跃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从总体上研究人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为人在这些方面的协调发展指出方向。在我国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和生产力还较为落后的国家里,我们尤其应当探索如何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教育的主体性、能动性,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发展人的素质和能力而努力,从而为在近几十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