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教育历来重视课程教学,特别是研究经典较少的专业利导师更是通过“师教”而“育生”的。因此,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掣肘作用。长朗以来,我们对课程的理解未能突破两个方面的惯例,:一是严格的规定性与规范性,课程被理解为由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并由教育者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与过程。有关教学内容的规定性结构及其标准,具体体现于课程设置、课程标胳、课本(教材)中。在我国,不仅从小学到大学要求使用统编教材,更难理解的是研究生教育也有统一编写出版的课本。这种教育安排必然会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失去创新活力;二是就课程论课程,没有开放性。现有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主要体现在:

(1)重复本科课程,缺乏学科前沿内容;偏重纯理论课程,缺乏研究方法课程;重视全国统一的标准,缺乏具有区域性、校本性特色内容等。    !    ·

(2)知识结构不全面。现在的研究生课程明显地表现出科学素养、人文精神课程偏少,这种结构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畸形发展,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

(3)课程安排过于分化。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一直是分科设置,这虽然有利于课程内在逻辑的严密和理论体系的完整,但却造成了严重的学科壁垒,导致学生跨学科研究能力不足。现代教育中课程理念已经突破了这些惯例,新的理念是课程已不再局限于规定性的科目和规范性的内容,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设计必须充分估计参与问题;课程设计重视实践基础。要达到此目标,传统的培养模式已难以胜任,而课题制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来自于社会实践的课题从一开始就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触,通过课题调整课程设计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以往的城市规划重点在于城市性质酌定位、人口规模的预测、用地布局(功能分区)的配置等。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内容大大丰富了,委托方往往要增加项目、预算、经营、建筑、形象艺术等要求,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难以体现,但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只有以课题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时代要求,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