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化“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这种传奇都是些情节离奇、富于幻想的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和返回自然,要求打破封建绝对王权的一切法规和束缚。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反对与绝对王权相适应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古典主义文学摹仿希腊、罗马而转向中世纪的“浪漫传奇”,这就促成了现代意义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并形成了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那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但是,从文学发展的长河来看,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并非始于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而是古已有之的。它体现着作家在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时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即重视对理想生活图景的描写和主观感情的抒发。在西方,希腊神话就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在我国,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屈原的《离骚》,再到李白、李贺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