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题制涉及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因此,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妥进行。课题制相对于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是一项革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兼顾国情,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只有在坚定性中保持灵活性,在灵活性中坚持明确的目标,才能促进课题制的顺利实施。

(一)实施课题制要做好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课题制相对于导师制是一种改革,一种创新,但并不是说导师制就没有优点。我国现有的大量优秀研究生都是在导师制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已经或很快将成长为导师。因此,实施课题制不能否定导师制,而是要继承导师制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把导师制与课题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二)实施课题制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实施课题制要统筹规划,采取一些过渡措施。耍努力减少新旧体制的摩擦,最大程度地降低改革成本。实施课题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导师,现实情况是有不少导师既无纵向课题,又无横向项目,一刀切推行课题制显然有困难,就需设计一个过渡时期或执行一个折中办法。这种过渡还应符合研究课题的管理特点。

(三)实施课题应重点突破

实施课题制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一下子解决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要重点突破。课题制的重点有两个:首先是课题及经典,其次是导师与课题负责人。这两个重点与导师避选、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组织形式、课题经费全成本核算、课题负责人制等密切相关,须配套改革才能解决。

(四)对不同学科应分类实施

基于我国科研管理制度的现实,应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创新研究、社会人文研究等不同类型的学科及研究课题,分类实施。否则会引起制度性和结构性的不公平及不合理,挫伤导师的积极性。

(五)不断完善课题制实施的外部环境

实施课题制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次的问题单靠学校是无法解决的,如招生制度等。总之,课题制是我国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新事物,尽管有些大学在导师聘任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已接近课题制,但把它作为一种研究生培养制度提出来讨论还比较鲜见。因此,有必要把课题制作为研究生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