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其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给学生以生存的本领、生活的知识与经验和关于生命之意义的理解与认识,同样要适应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特征及其个体差异。一般来讲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首要的是身体的成长与锻炼,然后逐渐地来认识世界、认识环境、了解生活、了解生命,因此身体锻炼及与生存、生活、生命相关的浅近知识的了解是主要的。及中学时代,独立性增长,自主意识增强,离开家庭父母、监护人的时间增多,除身体锻炼、学习基础知识、培育智力外,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行为规范的训练,培育学生的理智和健康的情感,给学生以生命意义、生活的指导至关重要。到大学时代教育的重点应当是于道德教育、体育之后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知识,以增加生存的本领、生活的知识,领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生存、生活、生命之意义来讲,每个阶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教育,但从人与社会与家庭之关系的变化来看,从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发展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逐渐演进来看,似乎有这样—个顺序:在小学、中学阶段要更多地了解关于生活的知识和生命的知识,而在大学教育阶段,则更多是学习生存的知识与本领,进而服务社会。但现存的教育存在着顺序颠倒的现象,中小学教育阶段给学生以生活的指导、生命的认识太少,花大量的时间学学科课程;而在大学阶段却又拿出许多时间进行关于生命常识、生活常识的教育,把本该是用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时间消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