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教州涂使其掌握某一门学科或专业、具有较高深、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对其进行一种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即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职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应指出的是,对于“师范性”的这种理解在师范教育的实际中曾存在着片面性,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习问题,而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则重视不够。师范教育之“师范性”不只是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实习,它还包括培养师范生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情感以及健康的身心状态等。这是实施素质数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一方面是掌握了莱一学科、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教师职业本身也是一种专业。既具有高尚的师德、忠诚献身于教育事业,热爱、关心学生,又军握有关于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学记》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善恶,然后能博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这是讲只有既懂得救育成功的因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因素,才能胜任教师工作;只有懂得了学生学习有难有易,资质有好有坏并善于多方诱导,才能当教师。《论语》讲:“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在当前基础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实际工作者已认识到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生全面、主动、活泼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是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够,而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情感以及教育教学的技能与技巧等。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已证明,教师职业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师范院校在如何培养教师上把“学术性”与“师范性”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强调“学术性”、忽视“师范性”或重视“师范性”、削弱“学术性”都是片面的、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