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着并最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这可以说是规律。也可以说,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关系”。

具体说来,社会生产的方式与规模,决定着劳动力再生产的数量与质量,从而也决定着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决定着劳动力在生产中的地位,也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从数量的发展上看,教育部门培养多少劳动力,以及培养多少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多少从事比较复杂劳动的劳动力;多少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多少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力;多少高级建设人才,多少中等技术人才,这不是凭人们的主观决策或善良的愿望,而完全是由社会再生产的情况决定的。所谓决定: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教育经费,而应理解为提供了多少社会剩余产品,提供了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可以用于智力活动,提供了多少用于教育的活动的物质条件。一是社会再生产的客观需要提出的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个需求不仅决定着劳动力的总数量,而且还决定着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劳动力的总数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各类劳动力的比例关系决定着教育的体系,教育的结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调整,从根本上说,就是使教育适合于社会再生产的比例要求。这种制约是客观的,任何教育规划、教育设想都要符合这一规律。否则,不但不能正常地发展教育事业,而且还适得其反。

从质量上看,让会再生产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同时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生产力是由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用生产资料实现着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构成的。生产力是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和共同起作用的物质因素和人的因素的总体能力。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资料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发展的水平。设备水平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