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文字起源于陶符。在西安半坡出上的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期的陶钵上,发现50多种刻画符号,如一竖划,“z”形,有二三百件标本。一般认为,这是已知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符号,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在山东苗县出土的父系氏族社会大汉口文化期的灰陶器上,发现了比较整齐的文字符号,有近20件标本。其中有的被释为“灵”、“斤”、“凡”等字。可知那时人们进行春祭和夏祭,载体向苔是用来盛放祭祀用品的礼器。这些文字距今约有4500年。由于上述文字符号的本质是记事,且近似于图画,可算作原始文字。

真正的汉文字是甲骨文。在河南安田原“股墟”发现距今4000余年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记载殷人占卜的行为和言辞的。商代的甲骨文,内容包括占卜时日的吉凶、天气、风雨、出行、生育、疾病、祭招、征伐、狩猎、年成的好坏等等。甲骨文的单字约有4500个左右,数量已相当可观。甲骨文不仅代表一个词,而且朗组词成句,表达完整准确的意思。甲骨文在结构上已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形式,这为后来汉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甲骨文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实际会话,其语法结构的规律对后来的汉语语法亦有深远影响。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当时的一些历史情况,是现在所见最早的历史记载,是研究殷商文化的重要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