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创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样一种作品,它们在处理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着重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力图保留生活自身的面貌,而把作家自身的观点、思想、情感隐藏在艺术描写之中。这样的作品不仅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可以看到,也可以从希腊的史诗中看到。从《诗经》到汉乐府。到建安文学以至杜甫的诗歌.吴敬样、曹雪芹的小说,都体现着上述特点,人们把这类作品称为“现实主义”作品,它们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原则称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一词,首先是由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其《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提出来的。一七九五年,他在该文中首次使用了“现实主义”的说法,但他所说的“现实主义”还未熊与“古典主义’划清界限,而是与“感伤主义”相对举的。因而,这一概念并未引起普通重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画家库尔贝的绘画《石匠》等作品在一次展出中校当时的沙龙画家和文人讽刺为“现实主义的货色”,引起了库尔贝的极大愤怒,他于是公开打出现实主义的旗号,举办个人画展,称为“现实主义者库尔贝的个人展览会”,展出了四十幅作品,引起了法国艺术界对现实主义的激烈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理论家夏夫列利专门办了《夏夫列利报》来支持库尔贝。通过争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公认的创作方法,引起了普通的重视。但这时的现实主义.其着眼点主要是对现实现象的客观描述,没有完全同自然主义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