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反应非常敏感,课程改革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实际,满足其需要,学生对此就欢迎;反之,课程改革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就情绪低沉,对课程改革持消极甚至反对态度。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表现为整体性、连续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课程改革要体现学生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发展的整体性,各门课程要互相协调,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课程要兼顾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要考虑课程结构的灵活性,既设置必修科目,也需要设置一定的选修科目,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使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

人的心智功能受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极大,但在外界影响下形成自我内在的东西,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掌握的思维与行为的能力、态度,又会反过来成为制约外部影响作用的条件。因此,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内部的具体发展状态与心理特性相结合。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同学生的内部需要结合,学校课程的改革必须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需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着重满足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需要(间接经验的需要),开设促进学生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科目;另一方面要适当满足学生获取某些直接经验的需要,在课程中设置促进学生身心主动发展的多种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