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与外化是又一对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矛盾和关系。所谓内化,即个体将来自于外部的各种影响和动作行为通过认知和动作行为定向的结构性改组转化为自身的德、智、体等素质的过程。相对于内化而存在的外化,是指个体将已纳入主体个性结构的各种素质反馈到主体与外部交往的过程之中。
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中,内化是指个体通过”统觉”过程将刚刚得来的观念纳入列“统觉团”中去。而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现中,内化则是指主体将外界刺激有效地整合在已有的图式中。皮亚杰认为,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一部分的过程。不同的是涉及的变化不再是生理性的,而是机能性的。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内化指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适当观念吸收,新旧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且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育过程中的内化首先由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所引起,其一般过程是由生动的感知到抽象的思维。
教育过程中的外化是检测内化的重要形式。外化的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主体的内化能力,鉴别彼此的个别差异;二是可以判定内化的程度和水平,划分内化的层次,如全部内化、个别内化、无内化;三是可以通过外化过程的同步反馈,进一步强化内化过程;四是可以反映主体的外化能力。鉴别内化程度与外化程度的差异。总之,外化的作用在于为教育过程的修正提供客观的依据,帮助主体确定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