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人物性格.也在于展示人物心理。现代小说相对于传统小说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更多地从人物外部行为和性格描绘进入人物的内在心理,这给情节结构带来了很大变化。意识流小说的情节结构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就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而是以“我”的经历和心理活动为主轴,以一个个时间意义上的生活场景为中心展开叙述。这种情节结构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潜意识和心理体验,把追忆和梦幻、感受和分析统一起来,极大地加强了小说的心理内涵。

侧重表现人物心理的情节常常又被人们视为是对故事情节因家的一种淡化。这种故事情节因素的淡化使人们对文学作品情节设置的注意力由“事”转向“人”.大大加强了文学作品中“人”的情感表现因素,扩大了文学的审美功能.对文学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主张彻底淡化作品的情节因素甚至取消情节,事实上,情节作为作品中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品中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它是不可能不存在的。有的作品给人一种没有什么情节的感觉,并不是真的没有情节.而是这种情节结构不是以外显的方式,清晰地呈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而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以作家的内在情感和情绪心理的变化来展示故事情节之间的关联。比如,中国当代小说家史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其情节结构方式就基本以内隐方式存在,情节事件的发展寓于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中,各种事件、景象从叙述者记忆的深处徐徐而来,而没有太明显的外在的故事情节发展线索。陈村的《一天》则更为典型,它以主人公张三的情绪感觉为线索,事件断断续续地出现,在主人公的情绪意识中若隐若现。像《尤利西斯》这样经典的意识流小说的情节则更是内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或根本取消了情节,它所写的是三个人物差不多一天的生活经历和潜意识活动,也还是有基本情节线索的存在。不然.读者就很难对作品形成统一印象,就无法把握人物内在的感情经历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