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容置疑,只有掌握量足且质优的材料,我们才可能写出水平高、质量好的论文。
倘若没有材料, 论文的写作则成”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或者”无本之木” 。此刻,要写好论文,甚至是写出论文,都将是空想;写成的只会是空话。再说, 如果材料过多且驳杂, 作者仅仅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砌。这样,未经组织、加工,那怕是最好的材料,也不会闪发出亮光;那怕是再多的材料,也只能是杂乱成章。另外,要是在论文写作中,我们使用的是未经核实的,甚至是虚假的材料,从中必然引出不真实的结论。倘如此,我们不仅直接伤害读者,更是有辱于作者自身的品格。
由此可见,材料之于论文,绝不可元,亦不可滥,更不可假。
材料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我们拟从下列不同的角度,予以简要的论述。
①支撑主题:
材料是用来表示主题,构筑内容的。如前所说,没有材料,就没法说明主题,没法写成论文。在论文写作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理论,是来自作者的知识和经验,是来自作者获取到的素材和文献,以及对这些信息加工、处理后所形成的理性认识。
因此,只要具备上述要求的种种材料,才可以为论文的诞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才可以为支撑起论文的主题提供可靠的客观条件。学者施向东在《义理、考据和辞章》中,作过下面的阐述:
“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的时候,也是离不开材料的。”换句话说,材料不仅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而且是论文观点的源泉,又是论文主题的支柱。
我们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着力去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而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总是离不开我们占有的材料、拥有的信息。不然的话,前人提出过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只是昏昏然的。这样,固然提不出新问题,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此刻勉强凑成的论文、竖起的主题,就像是建筑在沙漠上的大厦。对此,著名科学家牛顿有过精辟的见解:”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上的缘故。”牛顿在这里说的”巨人”,就是前人的珍贵的科学研究成果,或者是我们所指的有用的材料、有价值的信息。的确,没有材料的支撑,主题就难于突显,”看得远”的观点和理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②丰满血肉:
如果说,主题是论文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论文的血肉。
论文的主题一旦形成,论文的骨架一经构筑,论文的观点一经明朗,那就需要借助足够的材料予以正确且恰当的表达了。只有量足质优的材料,才能给予论文骨架以丰满的血肉,赋予论文灵魂以壮实的身躯。
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血肉或者没有丰满的血肉,那么,人们见到的只是突兀的骨头,只是瘦骨鳞峭的瘪三。诚然,要是满身长着大量的、过多的血肉,那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则是到处可见赘肉,因而令人生畏的”肥仔”。
我们从上述的例子不难悟到,材料的作用之一是丰满论文的血肉的。但是,材料过少就成瘪三,过多了则为肥仔。这些,都是论文写作中的大忌。
如何把握好材料运用的分寸呢?从原则上说,是以量足为度,以质优为准,以恰到当处地说明问题为最佳目标。具体地运用和操作,就得靠我们在实际中去正确领悟和恰当掌握了。
③确保质量:
一篇论文的质量高低或价值大小,往往在于它沿着求新索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之路迈出的步伐。欲需求新索异,倘若没有占有丰满的材料,拥有最新的信息;没有了解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并不知道哪些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解决,而企图有所发现和创造,那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知道,一项课题的提出,离不开材料的累积为基础;一种观点的论证,少不了材料的分析作结果;一个主题的矗立,缺不得材料的凝炼成支柱。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一篇论文的真正价值,固然体现在量足质优的材料,以及新颖合理的结论之上。但是,某个结论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地被时代洗蚀。至于材料,倘若未经组织、加工,只作简单的组合或堆砌,再多、再好的材料,亦无法显现其光华。
事实上,一篇论文能够引人注意,以至引发轰动效应,甚或得到高度的评价,关键往往在于作者对丰满材料的高明加工手法;在于作者从量足质优的材料推导出新颖合理的结论的那种独到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讨论材料的作用时,不可将问题局限在材料的本身,而必须学会善处妙用材料。这样,才能确保论文的质量,提高论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