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严格教学与培养的各个环节。博士生的培养,应注重培养过程,而不仅仅是抓一篇论文的撰写或一个课题报告的完成,应严格把握博士生教学与培养的每个环节。(1)引导博土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博士生的知识结构应是“博”与“专”的统一,只“博”不“专”,其成果就会缺乏深度;只“专”不“博”,其思路就会狭窄,眼界不开阔。(2)要明确博士要承担的科研工作,使博士在科学研究中增长知识才干,主要锻炼能力,强化创造性思维。(3)提高博士论文的质量,博士论文是博士生质量高低的综合表现。一般对博士生论文(研究报告)看重的是讨论部分,因为这部分能看清他们能否全面评价各种理论和现实数据,把握新的参数和变化发展中的各种信息,在分析中有无新意,有多少新意(那怕有一点也是好的),是否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专家们认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也许就是一部高质量的专著,或者拆开来就能在核心刊物上发表3—5篇文章。(4)通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与其它成果,提高博士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他们获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晋升职称奠定良好的基础。(5)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注重博士生道德修养,如介绍博士生入学,引导出国博士生回国做贡献(这方面博导林崇德教授功不可没)。

2.盲人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博士研究生的年龄大都在而立之年,相当一部分已成家,而且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也就是说他们已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人格形成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并不是说博土生的培养和教育就不需要感情投入。人非草木,人皆百情,师爱就是师魂。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学术思想沟通与碰撞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北师大心理学博导林祟德教授可谓博导中的表率,他从1986年至现在,已送出14名博士去国外深造,现已有13位学成回国,有人间为什么他的学生“回收率”这么高?学生回答说:“我们是冲着自己导师回来的。”也有人把导师比作一块磁铁,这块磁铁的磁性主要来源于师生感情的沟通与导师人格的魅力。

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可是,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与导师自身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导师的学识、为人、治学精神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只有热爱育人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导师,才可能教导出最佳质量的同样热爱自己事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