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及以后的连续败绩,刺伤了封建帝国的尊严,动摇了其根基。清政府中一些思想先进的官僚以“救亡图存、求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实业,同时附设学堂为工厂培养技术人员和工人,这些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始。

早期的实业学堂主要有:1866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次年附设机器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由绘事院、管轮学堂、驾驶学堂、艺圃四部分组成。管轮学堂学造船、法文;驾驶学堂学驾驶、英文。课程分三类:主科,练习造船、驾驶技术;辅料,学习法语、英语,算法;训练科,灌输儒学道德信条,如《孝经》、《圣渝广训》等。艺圃主要培养徒工,挑选15—18岁有履历和悟性的艺徒百余名专门训练。该校为我国海军学校的发源地,清末大多海军人才出于此校。1867年,在上海成立制造枪械的上海江南制造局,并附设机械学堂,为本局培养技术人才.

19世纪80年代,实业学堂进一步发展,洋务派创办了一批独立学堂,扩大了生源渠道。比较著名的有:1879年创立的天津电报学堂,1881年建立的天津水师学堂,1882年建立的上海电报学堂,1886年建立的天津武备学堂,1887年建立的广东水陆师学堂。

19世纪90年代,实业学堂向多样化发展。早在1869年蔡金台在江西省高安县开设蚕桑学堂。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除军事学堂外的其他学堂迅速发展,1898年湖北武昌设立农务学堂,还有南京矿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等。这一阶段的学堂以洋务派开办和私立为主。

20世纪初,公立学堂才开始出现,如1900年福建开办的蚕桑公学堂,1901年广东设立了商务学堂,1902年山西创办农技学堂,湖北创办汉阳钢铁学堂等。

由于时局的需要,西学的引进,这些学堂应运而生,但是没有整体规划和制度,没有统一课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也不占重要地位,而且这些学校充斥着洋教习(教师),有些学校还操纵在外国人手中。此时,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产生,但未定上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