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生学意义上讲,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决定着人的发展水平。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学生活动的内容、水平又受制约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序展开,分阶段提高的。因此,学生主体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维果茨基学派的研究表明,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多种活动,但其中必有一人最主要的主导活动。从学校教育总的目的要求来看,智力活动无疑应当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主导性活动,其他各类活动则是伴随性活动。但同样是智力活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智力活动特点、内容、水平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教学必须依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特点的活动,特别是作为主导活动的智力活动。例如,学前期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动作思维阶段,他们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以动作把握为主;7—10岁的儿童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抽象思维在逐渐形成之中,他们对外部事物以图像把握为主;10岁后的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得到发展,对事物的认识逐渐转向以符号把握为主。为此,小学中、低年级的各科教学就应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组织各种观察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接触实物、接触现实生活的机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高年级教学则应在丰富的感性实践活动基础上,加大学生探索、研讨活动的力度,提高活动内容的概括化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向抽象方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