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作家的世界观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他的艺术观点,因而也会在创作方法上反映出来。例如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当他生活于俄因现实社会,特别是目睹了俄国农民“田庄荒废,租税繁重”的贫穷生活,民主主义的思想使他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死魂灵》。后来他侨居和流浪国外,脱离了他的人民。禁欲主义的宗教情绪抬头,《死魂灵》的第三部的创作便离开了现实主义,甚至企图为农奴制辩护。又如马雅可夫斯基曾经是未来派诗人,后来由于世界观的变化,他采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写出了象《列宁》、《好》这样的优秀长诗。这说明,世界观的变化也会引起创作方法的变化。

此外,世界观的矛盾也常常导致创作方法的矛盾。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但他的某些作品中也有消极浪漫主义的倾向,表现了一定的消极颓废情绪;而托尔斯泰世界观中浓厚的宗教意识,则使他的作品里不乏赤裸裸的道德说教。恩格斯在评论歌德时说:“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水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明这种世界观的矛盾,也使他的创作表现出矛盾状况。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世界观中都包合着各种具体的思想观点,有可能某一观点是唯物的、进步的,而另一观点则可能又是唯心的、落后的,作家的艺术观点和哲学观点也可能有时不一致,从而形成创作过经中的矛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