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决定了劳动者的全面流动性与劳动者的尽可能的多方面的发展。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大工业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还认为:“大工业又通过它的灾难本身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位关的问题: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并且使各种关系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位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从引文来看,马克思的意思是十分清楚的:机器大生产具有不断更新的特性,由于生产过程的更新决定了工人的流动性。为了适应流动规律,工人就要打破只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限,工人就应尽可能的多方面的发展,以承担互相交换的不同的社会职业。在马克思看来这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马克思认为.大工业的发展辩证地结合着两个对立的趋势,即生产的分化、专门化和生产技术基础的统一。生产活动尽管门类繁多,专业化趋势越来越分化;但各种工艺过程都不过是现代科学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分化变动,要求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多方面的发展;生产的技术基础的统一,又为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可能性。马克思指出,要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就必须对工人及其子女实施一些有关的生产的基本原理的教育以及进行各种生产工具实际操作的训练。这样就能适应大工业的客观要求。这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的历史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