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课堂文化冲突具有强化教师权威、有助于解决冲突的新规则的产生等正面功能,但是课堂文化冲突使师生之间、优秀学生与“差生”之间严重对立,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学生对教师所代表的规范文化的否定。如此,课堂就有可能成为“反教育”、“反社会”的场所,使教育走到它预期的反面。因此,针对课堂文化冲突的类型与层次,选择化解冲突的策略,营造课堂和谐的心理环境就变得非常重要。根据当前关于矛盾理论研究的成果看.课堂上师生之间冲突是一种合作性矛盾,师生之间的冲突,其过程和结局一般会走向同一和合作。但这种同一和合作的结局并不是自然而然达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待课堂的摩擦性冲突,教师采取宽容态度,草重学生并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将“摩擦”转化为整合。对待失衡性冲突,教师在包容态度的基础上,采取说服、磋商、讨论等手段与学生沟通,学生采取交涉、协商等方式,则容易使课堂由失衡转而达成共识。对待对抗性冲突,则需要师生采取冷静、反思、自省和换位思考等方式来实现彼此新的认同。上述策略有助于构建课堂和谐的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