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孕育了人类的初始文明,人类在这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学会了适应并不断改造自然,同时自身的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改变和提升,而且积累起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当人类懂得有意识地向下一代传递这些经验的时候,人类的教育便产生了,但原始社会教育的全部目的几乎都是围绕生存活动展开的,其教育的存在形态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但原始人的经验毕竟有限,教育在群体活动中遏事而教、随机而教,生存能力在生产、生活过程小通过身带言传和模仿练习获得、积累。教育是原始人生存和生活的一部分,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尚未从社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原始教育具有全体性、无差异性、非独立性等特点。

二、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生产分动上,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生产劳动几乎成为早、中期原始社会惟一的活动。年长一代必须把渔猎、采集、饲养、种植和手工制作等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以维持生存。因此,培养“劳动考”是原始社会最迫切、最主要的任务。

三、生产技术教育发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按性别和年龄在劳动分工上已有所区别,男子以渔猎、种植为主;妇女以采集、饲养为主;老人、小孩是辅助劳动力,也是主要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原始社会自然形态的分工还够不成职业分工,但原始社会传递生产技术的教育则是很显然的。从其种意义上说,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生产技术教育。相传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网罟,教民打鱼捕兽;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食用五谷,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黄帝炼石为铜、造舟车、作宫室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中的智者、首领和“技术教育”大师。火的发明,石器、木器的使用,陶冶、金属制品的应用,耕种、捕猎、养殖等技术,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飞跃发展,所以生产技术教育乃是人类教育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