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是活动教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准确把握活动教学的本质,就必须首先对“活动”的内涵有个清晰的了解。

从哲学的范畴讲,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对周围现实的改造实现人的需要或目的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活动就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变革,变革的最根本形式是劳动,人的一切形式的物质活动与精神话动都派生于劳动。由于劳动总是指向创造性地建造一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因而具有对象性、主动和能动的特点。

学牛是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准社会”中的“推社会成员”,他并不从事真实的社会生产劳动,对他来说学习和受教育就是他的劳动,从劳动的本质意义上说,学生确确实实没有创造世界改造现实,但他确确实实是在创造着他自己,这种创造方式就是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校的教育活动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一部分,与人类总体实践活动(哲学意义上的)在本质上具有内在同一性,但与此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特殊的内涵和具体规定性。这是我们正确把握活动教学中“活动”这—概念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活动教学涵盖的“活动”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既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的活动——劳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活动”概念,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被动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片面活动,即只重视学生接受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一种学生被动参与的、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脱离的不完整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