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家、科学家运用逻辑思维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位不同,作家的艺术思维是以感性意象为基本单位。文学理论界曾经一度将艺术思维称之为形象思维,虽然有失片面,忽视了艺术思维其他方面的内容,却充分凸现了形象即感性意象在艺术思维中的地位。形象思维并不是文学艺术家独有的,一般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感性意象的加入,因为人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直观感受开始的。所不同的是,一般人思维中的感性意象是较为零乱的、相对粗糙的.哲学家、科学家进行抽象思维时将不时光顾的感性意象看作是一种干扰,需要尽可能地将其排除掉。而感性意象在文学艺术家思维中的地位石同,感性意象公艺术思维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艺术形象萌生、演变、成熟的过程,就是感性意象环环相扣、不断展开的过程。刘勰将艺术思维的过程概括为“神与物游”(《文心雕龙·神思》),这里的“神”就是文学艺术家的思维活动,而“物”则是指感性意象。

感性意象在艺术思维中,可以是单纯的存在,也可能是纷繁复杂的存在。李白《静夜思》的运思中,感性意象自然比较简单,而曹雪芹《红楼梦》的运思中,感性意象则必定是千枝万叶,意态纷呈。有的意象一出现.就是明晰的,容易为作家所把握,有的意象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朦胧的、若隐若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清晰起来。鲁迅就说阿Q的“影像”在他的心中存活f多年,到最后连阿Q戴什么样的帽子都很清楚了。